[蘇活札記]從追星論學習曲線。

9 06 2024

2024/06/09

這陣子誤入韓團坑,開啟全新世界。我上一次迷男團的時候是Take That,他們出道那年我人剛好在英國,跟同學成天都在瘋 TT。回台灣後,雖然仍是國中生,卻覺得男團是小孩子才追的東西了,除了 TT 還會聽之外,沒有再關注任何團體。也可能是回來台灣後要適應得太多,心太累已經沒有餘裕。殊不知多年後,&TEAM 竟成了我工作生活焦慮之餘的慰藉。

起初看影片只是為了能跟喜歡他們的朋友搭話,兩天後我的 YT 跟 IG 演算法都洗成了 &TEAM 的形狀,影片越推越多,我想自己至少要能夠辨識九個人誰是誰才能跟上話題。首先當然以唯一的台灣團員定錨,但即使他們官方影片都會打上名字,以為自己記住了,換支影片換個髮色跟服裝又全部重來。這時YT推來他們當初的選秀影片,點進去發現是素顏的大家,我心想,從團體的源起來研究應該是最適當的,先看習慣素顏的他們,後面不管換什麼裝扮應該都能辨認。選秀看到一半,名字出來已經能夠大略連起來但還是會搞混,覺得應該要有策略。分析後發現是因為我沒有將九個人的名字全部背起來才會記不住,於是又費了點心將名字全背起來。等到選秀過程的影片全部看完時,已經記住全部人的名字與長相,決賽結果揭曉那集我還跟著掉眼淚。我跟朋友說,全團都這麼努力而且長得那麼好看,完全不需要看習慣的那種好看與耐看,實在很難不入坑。
這時演算法又推來迷妹的貼文,點進去發現完全看不懂,都是中文或英文,可是每個字湊起來都無法解讀意思。我已經算是朋友中相當會解碼的人,即使是完全沒看過的縮寫也能從上下文快速理解代表什麼意思。但迷妹(或者該說K-POP)的用語完全是另一個宇宙。直到某天演算法又推來一篇「生詞表」貼文,簡單解釋那些「專有名詞」的意思,我才終於有那麼一點頭緒。從那天起,中文大致看得懂,那些不像英文的英文我彷彿也可以猜出是什麼意思(不要用英文文法去判斷就對了),開始比較懂迷妹們在瘋什麼。這個世界終於沒有那麼陌生。

然後我發現,無論什麼領域,學習曲線其實都一樣。

剛開始面對全新口譯主題會很慌張,一大堆東西不知道要怎麼看才好,不管看什麼都覺得進了眼裡卻進不了腦子,浮光掠影過了就忘了。這時候,要冷靜下來先問自己,到底是哪裡不懂?不懂的地方,繼續看眼前的資料有幫助嗎?還是需要另外找更基本的資料來先充實背景知識?


上輩子狂犬病最嚴重的時候,我接到狂犬病主題的獸醫學會議。除了知道人類被貓狗咬需要打破傷風針之外,我對狂犬病一無所知。當時會議要探討提升狂犬病的血清學品質以及如何偵測野外狂犬病疫情等,眼前的資料對我來說宛如架空的世界,無論中英文都無從理解。
於是,我上網找了狂犬病的入門資料,從頭開始學習狂犬病的診斷與治療、分子流行病學、動物以及人類的疫情又是如何監測分析等,花了一天的時間先為自己充實背景知識,打好基礎熟悉用語。有了基本概念打底後,再回來讀資料突然就都看懂了,知道哪些專有名詞需要筆記,哪些是新的概念可能會強調,生詞表也有了頭緒與邏輯。
同樣的,上輩子國際間非洲豬瘟疫情最嚴重時我接到非洲豬瘟主題會議,也走過相同的過程。我先了解非洲豬瘟擴散與傳染的方式、若感染要如何控制疫情、基本預防方式有哪些,再接著了解國內普遍處理廚餘的方式、國際間推薦如何處理廚餘才好,大致熟悉用語以及非洲豬瘟在國內外的狀況後,才回頭讀當時拿到的會議資料。
打下這個基礎真的太重要,因為後來同年我接了好幾次非洲豬瘟的會議,每次方向都不一樣,生詞表相似處非常少,但因為已經有豐富的背景知識,轉向應變上速度就快許多。今年再度接到非洲豬瘟議題時又是另一個方向,談疫苗開發與困境,但有了先前的基礎加上這幾年COVID-19疫情對於疫苗的討論沒有少過、人類醫學會議也做了不少,準備上又充裕許多。專有名詞滿天飛,還都是拉丁文,但會議做起來卻得心應手,就是因為基礎打得扎實。

口譯要做得好,功課真的不能少做。覺得資料很難懂的時候,不妨放下會議資料先去找更基礎的內容,多花點時間從頭了解,最終學到的都是自己的,不會浪費時間。
大量暴露於同一個主題,學習那些描述方式、熟悉用語,口譯的時候才有辦法讓那些內容朗朗上口。就像我看了大量影片後,現在光是看身形大概就知道是誰在跳舞、只聽聲音也可以猜出是誰在講話或唱歌,跟兩個禮拜前的自己已經完全不同了呢!(但演算法拜託不要再推更多韓團給我了,我暫時先入一個坑就好。)


Actions

Information

Leave a comment